0 导论¶
说明
本文档仅涉及部分内容,仅可用于复习重点知识
参考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 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 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 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1.1 基本组成部分¶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科学社会主义
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1.2.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美好目标,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1.2.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1.2.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2.1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 社会根源: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活年代,资本主义在欧洲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社会两极分化,周期性经济危机频发
-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的斗争,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指导
- 思想渊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 自然科学前提: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历史事件
- 马克思从柏林大学毕业后,为 《莱茵报》 写稿并成为该报编辑,在报纸上为穷苦农民的利益辩护,反对封建专制压迫
- 1844 年 2 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在 《德法年鉴》 上的论文表明,他们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族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
- 马克思、恩格斯先是在巴黎合写了 《神圣家族》 一书,接着又在布鲁塞尔合作撰写了 《德意志意识形态》
- 《德意志意识形态》 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现了历史观上的伟大变革
- 马克思、恩格斯接受国际性工人组织 “正义者同盟” 的邀请,将其改组为 “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其起草了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共产党宣言》。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 马克思、恩格斯回到德国科隆,创办了 《新莱茵报》
- 马克思撰写的 《资本论》 第一卷,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解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秘密
-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 1864 年 9 月,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在英国成立
- 1871 年 3 月,巴黎公社运动爆发。马克思代表第一国际撰写了著名的 《法兰西内战》 科学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该书与几年后他写的 《哥达纲领批判》,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 1876 - 1878 年,恩格斯写出了 《反杜林论》,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 恩格斯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三卷,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2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成功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本土化和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六个必须坚持”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1 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3.2 人民的理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3 实践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3.4 发展的理论¶
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4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具
- 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
- 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5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 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评论区
欢迎在评论区指出文档错误,为文档提供宝贵意见,或写下你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