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1 Introduction

说明

本文档仅涉及部分内容,仅可用于复习重点知识

1 Uses of Computer Networks

1.1 Access to Information

client-server model

Img 1
Img 2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没有固定的 server 和 client

Img 3
1.2 Person-to-Person Communication

instant messaging

1.3 Electronic Commerce
1.4 Entertainment
1.5 The Internet of Things

物联网(IoT)

2 Types of Computer Networks

2.1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s

宽带接入网络

Metcalfe's law:网络的价值与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

宽带接入通过铜线(copper)、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或者光纤(optical fiber)进入家庭

2.2 Mobile and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IEEE 802.11 标准:WiFi

Mobile computing 和 Wireless networking 并不是相同的概念

Img 4
2.3 Content Provider Networks

Data-center Network(数据中心网络)

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是大量服务器的集合,在地理上分布于各处

2.4 Transit Networks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之间的连接通常依赖于一个传输网络

2.5 Enterprise Networks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

VoIP(Voice over IP,IP 语音)

3 Network Technology: from local to global

分类 networks 的两个维度:

  1.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1. broadcast links (Multicasting)
    2. point-to-point links (Unicasting)
  2. scale

Img 5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a link measured in bits/second

3.1 Personal Area Networks

PAN(个域网)

3.2 Local Area Networks

LAN(局域网)

静态方式分配资源:

多址接入技术的核心目的就是:让多个用户能够共享同一个通信信道而不会相互干扰

  1. FDMA(频分多址):

    1. 分频率。把总的可用频带划分成多个互不重叠的、更窄的频率子带,每个用户分配一个专用的子带(频率)进行整个通话过程
    2. 这就像一条宽阔的高速公路被划分成了多条平行的车道。每辆车(用户)始终行驶在自己的专属车道上,互不侵占
  2. TDMA(时分多址):

    1. 分时间。所有用户共享同一个频率带宽,但时间被划分成重复的帧,每一帧又分成若干个时隙(time slot)。每个用户在一个周期内被分配一个特定的时隙来传输数据
    2. 这就像只有一个演讲台(共享频率),但为不同的人分配了不同的发言时间段(时隙)。A 在 1-2 分钟说,B 在 2-3 分钟说,C 在 3-4 分钟说,如此循环。由于切换得非常快,用户感觉像是在持续通信
  3. CDMA(码分多址):

    1. 分编码。这是最巧妙的一种方式。所有用户同时使用整个可用的频率带宽进行传输。通过为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正交的编码序列(伪随机码) 来区分不同用户的信息

      1. 发送端:将原始数据信号与独有的编码序列进行“混合”(相乘),生成一个扩频信号后再发射
      2. 接收端:使用与发送端完全相同的编码序列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只有匹配编码的信号才会被还原成强大的原始数据,其他用户的信号则被视为低功率的背景噪音
    2. 这就像一个鸡尾酒会,很多人(用户)在同一个房间(频率)里同时用不同的语言(编码)交谈。一个只懂英语的人(接收器)可以从一片嘈杂声中筛选出英语对话并理解它,而其他语言对他来说只是无意义的背景音

动态方式分配资源:动态分配意味着信道的使用权不是预先固定分配的,而是根据节点的实时需求进行分配。这对比于静态分配(如 FDMA、TDMA 中固定划分资源)能实现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

  1. centralized:存在一个中央控制器(或称主站、基站、接入点(Access Point, AP))。这个控制器拥有全局信息,并全权负责信道的分配决策
  2. decentralized:没有中央控制器。所有网络节点地位平等(对等),通过一套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协议)自行决定何时可以传输
3.4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城域网)

最有名的例子:cable television(有线电视网)

Img 6
3.5 Wide Area Network

WAN(广域网)

subnet(子网)由两个不同部分组成:

  1. transmission line:传输线路
  2. switching element:交换设备(交换机)
Img 7
  1. 使用 VPN 的 WAN
  2. 使用 ISP 网络的 WAN

    1. routing algorithm(路由算法):一个网络决定该使用哪一条路径的过程
    2. forwarding algorithm(转发算法):每台路由器决定将一个数据包接下来发送到哪里的过程
Img 8
Img 9

cellular telephone network(蜂窝电话网络)是采用 wireless 技术的 WAN 的例子

3.6 Internetworks

互联网络

gateway(网关):将两个或多个网络连接起来并提供必要的转译设备,其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合起来的总称

4 Examples of Networks

4.1 The Internet
  1. Internet born in 1969, called ARPANET
  2. NSFNET:1986
  3. 1991:Tim Berners - Lee 发布 World Wide Web(www)
  4. 1993:Mosaic(后来成为 netscape)
Img 10
4.2 Mobile Networks
Img 11

蜂窝网络:在一个蜂窝内,为用户分配互相不干扰的信道。这使得相邻蜂窝中的频谱得以很好地重复使用,既频率复用,从而增加了整个网络的容量

Img 12

当用户移出一个蜂窝基站的覆盖范围,进入另一个蜂窝基站的覆盖范围时,数据流必须从旧蜂窝基站重新路由到新蜂窝基站。这一技术称为 handover(移交)或 handoff(转交)

有可能在与旧基站断开连接之前就连接到了新基站,这样可以提高移动连接的质量。移动设备在很短的一瞬间实际上连接了两个基站,这样的移交方式称为 soft handover(软移交)

Img 13
4.3 Wireless Networks

multipath fading(多径衰减):无线电信号的回波可能相互抵消或增强,造成接收到的信号出现大幅波动

解决方法时 path diversity(路径多样性)

5 Network Protocols

5.1 Design Goals
  1. reliability
  2. resource allocation
  3. evolvability
  4. security
5.2 Protocol Layering

protocol stack(协议栈):每一层一个协议

5.3 Connections and Reliability

每一层可以向上面的层提供两种类型的服务:

  1. connection-oriented service(面向连接):两端直接建立连接
  2. connectionless service(无连接):通过中间节点,一步一步的传输数据
Img 14
5.4 Service Primitives

服务原语

Img 15
Img 16
5.5 The Relationship of Services to Protocols
Img 17

6 Reference Models

6.1 The OSI Reference Model

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

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Img 18
6.2 The TCP/IP Reference Model
Img 19
  1. link layer
  2. internet layer:IP(internet protocol),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3. transport layer

    1.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可靠的、面向连接的
    2.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不可靠的、无连接的
  4. application layer:HTTP,SMTP,RTP,DNS

Img 20
6.5 The Model Used in This Book
Img 22

7 Standardization

9 Metric Units

Img 21

评论区

欢迎在评论区指出文档错误,为文档提供宝贵意见,或写下你的疑问